返回主页 时评炫图电子杂志其他合作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 时评
评论:“习语”何以近人
2018-03-21 14:10  |  来源:新华网  |  作者:admin  |  点击:16513 次
  

  用“讲故事”的艺术架起桥梁

 

  从诸子百家到佛经禅语,讲故事常常是文化传播“隐形的翅膀”。今天,讲故事依然是新闻报道、国际传播的最佳方式。习近平多次强调,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这方面,他是提倡者,也是践行者。

 

  黄土高原上,有一个叫梁家河的小村庄。几十年前,乡亲们生活十分贫困,经常几个月吃不到一块肉。现在,梁家河的人们过上了幸福生活,吃肉已经不成问题。这个“梁家河故事”,习近平在美国出访时讲过,在减贫与发展高层论坛上也讲过。通过这个故事,世人可以感知中国的发展进步,理解“中国梦是人民的梦”,读懂中国领导人“足寒伤心,民寒伤国”的人民情怀。

 

  在习近平治国理政实践中,“好故事”还有不少。

 

  ——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他以春秋时期正考父“三命而俯”的历史故事,告诫领导干部谦虚谨慎、戒骄戒躁;

 

  ——出席全民族抗战爆发77周年纪念活动,他以“英雄母亲”邓玉芬投身抗日、满门忠烈的悲壮故事,铭记中华儿女“抗战到底”的不屈精神;

 

  ——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他以“半床被子”的感人故事,阐释共产党人与人民的血肉联系;

 

  习近平讲故事,以事说理、以理服人、以情感人,架起了连通古今、拉近距离的思想之桥,达到“润物细无声”的传播效果,这正是“看不见的宣传”。“中国不乏生动的故事,关键要有讲好故事的能力。”对媒体人而言,善讲故事,应是能力上的“标配”,也是常做常新的课题。中国故事,更精彩的内容还在后面,精彩的讲述不能缺席。

 

  毛泽东曾指出:学风和文风也都是党的作风,都是党风。不论是平易近人的语言风格,还是善讲故事的语言艺术,习近平总书记在改文风上为全党作出了表率、树立了样板。《史记》有云:“平易近民,民必归之。”文风不是小事,改文风永远在路上。从新闻工作者,到各级干部,都需要交出让人民满意的优秀答卷。(辛识平)

< 12
炫图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 +
技术支持:中外交流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中外交流杂志社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 by DedeCms 京ICP备0900031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0266号 网站建设博乐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