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4月29日 中外交流网
中外交流网消息:昨日,武汉大学举行了“第五届珞珈金秋国际文化节从第一届到第五届,“珞珈金秋国际文化节”的形式不断创新,内容不断扩展。参加活动的留学生来自的国家和地区从最初只有70多个,增加到今年的100多个,珞珈金秋国际文化节是武汉大学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坚持和不断推进国际化办学进程的一个缩影。具有116年办学历史的武汉大学,历来十分重视并大力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
“珞珈金秋国际文化节”活动形式从最开始只有文艺展演,发展到今年包括国际文化展、国际合作论坛和文艺汇演等系列活动;活动内涵不断丰富,活动层次和品味也不断提高,从第四届开始,吸引了美国、法国、俄罗斯等多个国家的驻华大使馆官员热情参与,第五届更是邀请到十个国家的驻华使馆官员参加。
湖北省外办负责人评价活动说:“历届“珞珈金秋国际文化节”的成功举办,不仅成为在高校里展示多元文化与扩大全球视野的成功尝试,更推动了武汉乃至湖北地区的国际化进程。珞珈金秋国际文化节作为外国留学生和中国学生开展国际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之一,已具有相当的品牌效应,在展示多元文化、扩大全球视野方面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据了解,武汉大学与36个国家和地区的293所大学、科研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早在1937年,武汉大学就开始招收德国留学生,1998年正式成立留学生教育学院。进入新世纪,学校高度重视和大力加强留学生教育,留学生教育得到快速发展,目前在武汉大学就读的外国留学生达2179人,分别来自109个国家和地区,其中,学历生规模在全国高校名列前茅。
学成回国后,一大批武汉大学的留学生校友成为所在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建设等领域的中坚力量。曾在武大留学的马西莫夫,1989年进入武汉大学国际法专业学习,1992年提前毕业,获学士学位。回国后,经过努力拼搏,2007年担任哈萨克斯坦总理。
在对外文化交流与合作中,不仅仅是“请进来”,还实施“走出去”战略。近年来,国家加大了对外汉语推广的力度。2005年以来,武汉大学先后在法国巴黎、美国匹兹堡、德国杜伊斯堡成立了3所孔子学院,为加强中外文化交流,增强我国的文化软实力做出了重要贡献,同时也进一步扩大了武汉大学的国际知名度,加强了武汉大学与世界一流大学的交流与合作。武汉大学在法国巴黎、美国匹兹堡开班的两所孔子学院,双双被国家评选为2008年度优秀孔子学院,在100多所参与孔子学院建设的中方院校中拔得头筹。
2009年4月,国家汉办正式批准在武汉大学设立对外汉语推广基地。8个月来,按照“全球视野、国家平台、武大特点”的基本思路,基地全面推进相关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向海内外公开征集了33个研发项目,一批有影响的研究成果正在产生。
每年,武汉大学都会有1000多名学生到国外知名高校和科研机构交流、学习和深造。据统计,中国高校在美国的留学生中,武汉大学排名全国第三;在法国的留学生中,武汉大学排名第一。实施中外联合培养。近年来,武汉大学开设了数理金融实验班、生命科学与技术实验班等各种实验班,以及中法理学工学本硕连读试验班、中法化学本硕连读班等中外合作办学的试验班。中外联合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创新,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具有较强国际视野和国际竞争能力的拔尖创新人才。
作为湖北乃至全国的文化品牌项目,“珞珈金秋国际文化节”的成功举办及其拓展,无疑对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和国际知名文化城市具有一定启示:一是中国学生的国际竞争力要在国际文化交流中形成;二是国际文化交流也是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必然选项;大学文化品牌越来越成为所在区域的国际“名片”。